孩子被欺凌,为什么不敢向家长求助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孩子遭欺凌 妈妈选择为其“战斗” 孩子被欺凌,为什么不敢向家长求助?

孩子被欺凌,为什么不敢向家长求助?

2023-11-15 03:41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白会珍崩溃了。

自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无微不至的爱,是他最值得依赖的人,不曾想,在他受了委屈和折磨的时候,却对自己隐瞒所有实情。

而自己,在孩子隐晦的言语中竟丝毫未察觉。

的确,这事放到哪对父母身上,都会难以承受!

一是孩子所遭受到的残忍霸凌;

二是作为父母的失职——不被孩子信任;

02

一般来说,孩子在遭受巨大欺凌时选择默默忍受,不做出任何求助动作,往往都是因为幼儿时期在类似事件中遭受到了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。

记得表弟读三年级的时候,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。

有一次,他和同学打架,被对方用烧烤棒插进左肩折断。

他放学回家后,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。

吃完饭,他就回了房间。

舅母收完衣服,想把他的衣服放回他的房间。

当时,表弟不知是不是忍痛的缘故,他忘记了关门。

舅母站在门口,看到他一手拿着纸巾擦血,一手拿着针,对着镜子,试图把折断的烧烤棒碎屑挑出来,顿时震惊不已。

她惊呼了一声,跑过去看伤口,在询问中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。

后来去医院,医生打了麻醉针,处理了伤口,缝了好几针。

也幸好,伤口没有因为自己瞎折腾而感染。

而关于表弟为什么宁愿孤军奋战,也不愿向最亲近的父母求助。

他是这么说的,小时候有一次在外面被打,舅舅舅妈就会说——

“活该,人家打你,你不知道打回去啊!还有脸回家哭,真没用。”

“肯定是你去招惹人家,不然人家打你干嘛?”

本来在外面已经满肚子委屈,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求助的,结果还要被父母数落一番,里里外外都受气。

从此,他就决定要靠自己解决,什么代价都自己承受。

很多时候,父母面对孩子第一次被欺负时的反应,往往决定了孩子往后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。

当孩子选择沉默,并不是害怕父母看到自己的狼狈,也不是真觉得这不事,而是他害怕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——责怪、担忧、喋喋不休,甚至是讥讽!

外人只能伤身,而至亲的人伤的是身心!

03

一直以来,关于孩子被欺负,我最烦两种“声音”。

一种是“小孩子嘛,打打闹闹很正常,一会就好了!”

孩子都开口向你求救了,都头破血流了,还正常?他委屈、他害怕、他感到无助,这件事已经对他产生负面影响了,这就不正常!

比霸凌更可怕的是,孩子需要你帮助,而你熟视无睹、无所谓的态度。

另一种声音是“你要狠狠打回去,有什么事,爸妈给你担着”。

我不知道说这话的父母是否思考过:孩子打得过吗?狠狠打回去,有多狠?

另外,这句话在给孩子一种暗示:爸妈表明态度会支持你,如果你不敢打回去,任由人家欺负,你就是懦弱、没用、怂。

当孩子接收到这种信号,他的自尊必然受到伤害,往后遇到类似事件,要么选择沉默,要么就不顾一切后果进行回击。

而这就会使孩子进入另一种极端。

要知道,小孩子除了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,更没有对回击的把控能力。

他们打架是最没有分寸的。

你说狠狠打回去的时候,他真的狠狠回击了,并狠狠赢了一把。

可是,这种毫无尺度的“别怕事”,也注定会“出事”。

2017年12月05日,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发生大一新生在寝室打架,15岁学生姚旭超被打成重伤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
2017年12月04日,乐山市一初中生因和同学产生摩擦,随后买了刀子将同学活活刺死。

2013年9月6日,揭阳一五年级学生小南上课时打了同学小华一下,放学后,小华在校门口还击,对着小南的胸口就是一拳,年仅11岁的小南被打后撞墙倒地,经抢救无效身亡。

孩子“打打闹闹”,真的会死人的!

教孩子“狠狠打回去”,也分分钟要去监狱的!

04

我相信很多家长让孩子打回去,无非就是害怕孩子“懦弱”、“吃亏”、“逆来顺受”。

所以,才会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,要求孩子“打回去”。

其实,娇妈也赞成孩子一定要学会反击。

可是,反击并不一定是用拳头打回去。

我们在要求孩子“打回去”,更多时候是希望他有反击精神。

而培养孩子的反击精神,更要让孩子拥有反击的智慧。

告诉老师,是一种反击;

求助父母,是一种反击;

自己抓住对方弱点,同样是一种反击;

解决一件事情的方式是多元的,关键是家长能不能在此类事件中引导孩子从中得到真正的成长。

孩子被欺负,最可怕的永远都不是不反击,而是既不懂得反击,还在面对至亲的父母的时候,不敢反击!

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前提,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,就必须给予他足够多的爱、尊重、安全感以及踏实感。

唯有如此,他才会对至亲充满信任和依赖,才会在受伤无助的那一刻,向最亲爱的我们求助!

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的避风港,才能成为他们面对邪恶时永不绝望的曙光!

﹌END﹌

-作者-

娇娇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